听新闻
放大镜
赏枫不如“听枫”
2021-01-19 10:33:00  来源:文学报

  冬至前,小区院内,银杏落叶,满地金黄;红枫如炬,风吹不灭。住客纷纷用手机自拍、他拍。我想起了女诗人枫肥赠我的两本诗集《听枫》和《雪迹》,赶快回屋再去细读,赏枫不如“听枫”。

  枫肥,还有一个名号为如枫落,据说都出自古典。我胸少墨,只感到她是为爱枫者。诗人是我青浦同乡,“70后”,按年龄说,该是我的儿辈,却出版了《那棵枫树》《听枫》和《雪迹》三本新诗集,还有小说集《东边太阳西边雨》、人物传记《金正惠画传·五彩河》,我还常看到她写的散文,据说还写了一百多首古体诗,她不但成了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而且在新一届理事改选中,当选了理事,这对于青浦的个体写作者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是第一位。诗人的父亲是农村的木匠,母亲是农民,她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大专的学历,学的却不是文学,一直在公司里当职员,靠打工为生,写作只是她的业余爱好,真可谓后生有为,后生可畏。我想,对于这样的一位老乡,至少我是该记住她的大名——钟惠娟,也该好好关注她。

  人们常说,新诗人人会写,只是能写好的人不多。我无论对古体诗和新诗一直抱有敬畏之态,所以,尽管一辈子以写作为生,也从未敢去写过一首诗,更不敢去对任何诗人的作品评头论足。《雪迹》的封底有季振邦、朱金晨、张烨、孙思四位上海诗人的点评,这些点评绝非无聊的吹捧,是非常真诚和富有卓见的,他们从各自的视角,道出了小钟诗作非凡的特色,在他们的导读下,让我理解到了小钟诗作之就成些许。如一定要让我说上几句“看法”的话,只有两“句”可说:一是她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她的诗作也关注着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筑梦》中,对17号地铁建设者的颂扬让我从心底里敬佩诗人的社会担当和人文关照。而这种“颂扬”和“哀悼”,是以上四位名家所点评到的特色写出的,没有一点“奉顺”或“愤青”之感,直暖人心,让我感到她是位真诗人!二是她在《独行》中写出的孤独者的自得其乐,让我心临其境,浑有同感。其深含的哲理,用“在孤岛上/独自行走/饿了拿一首诗喂养/渴了发呆望梅//在孤岛上/独自唱歌/跑调了无人喝倒彩//跌倒了自己爬起”这样谁都看得懂得八句诗写出,真让人叫绝!她的《雪地里的红叶》,虽然有“化为泥土前/亲吻圣洁的归属//重新把晚秋/燃烧一次”却不但道出了诗人爱枫的原因,而且还鼓舞着每一个人要努力地活着,竟能让我已属“晚秋”的老人热泪满眶。还有,诗人写的那几首诗,都能掀起天下为儿为女者心中对父母思念的波澜,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诗人扎根在淀山湖畔那一望无际、深难触底的湖水,那是她诗歌创作汲之不尽的源头。其成就和启迪,对于我这个外行者,点再多的赞也难以赞尽,以上两“句”心里“话”,也只是我个人感受之一斑。可能,好诗的魅力正在于此。

  冬至后,我在小区院内散步。银杏叶已落尽,满地的金色不再。唯见枫红依旧,树树如炬,大雪未下,“晚秋”仍燃烧在枝头。我又想起小钟《雪地里的红枫》那首,每一个个体的人,能把自己的人生做到如诗人诗中写到的“红叶”那样,相对能唤起世间更多人都向往那样,并不难。真的,好诗的魅力正在于此。

  编辑: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