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茶师傅
2021-01-19 10:11:00  来源:文学报

  茶是一门学问,种植、管护、采摘、炒制、冲泡、品鉴之间,都是规矩,都是门道。就拿跟人有关的来说,称谓上就有不少说道。茶农、茶商,都好理解。真正的茶商,并非在家里坐等当年的新茶送上门,再通过自己掌控的销售渠道去赚取利益,他们在茶季是要到现场的,摸摸青叶,闻闻茶香,心里踏实。还有茶姑,可能说的是采茶工,顺着茶季,到茶场打零工,双手轻盈,收集叶子,是个劳苦活。茶人,格调好像要高一点。茶农其实就是农民,干的是农业的事。茶商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看待这一片片叶子。茶人有点城里文化人的意思,开始从哲学、美学的角度看茶品茶。还有“茶亲”的说法,大概是高度痴迷喝茶这事,狂热发烧友,骨灰级。

  在安溪县感德镇,遇见“茶师傅”。不由得心头一暖。

  这里举办茶师傅大赛,内容涉及品评、理论演讲、茶园管理、拼配技术、烘焙技术、初制技术等。感德茶师傅有自己的宣言,其中有这么几句:“茶树留高,梯壁留草;禁用草剂,禁止压茶。科学防虫,有机生产;倡导传统,精心制茶。高香鲜爽,定位特色;工艺创新,兼纳百茶。健康之饮,康身健体;灵魂之饮,怡养心灵。”看来好的茶师傅,是个多面手,精通的手艺,贯穿茶事的始终。

  “师傅”这个称呼,自有魅力,去除了层级,撑起了平等,还有职业的尊严,一门手艺在身,潇洒走天涯。“师傅”并非纯粹的客观描述,而是渗进了主观情感,又不油腻、不咋呼,刚刚好。

  出门跟陌生人打交道,比如问个路,年龄大的,喊“大爷”“大妈”没问题。要是年龄处在中间位置,就有点尴尬。或者跟问路者相当的,也是个难题。有位山东来的学长,出门嘴边忙乎的就是“师傅”。逢人喊“师傅”,基本上不分男女老少,除了小小孩。看着比自己年轻一点的,还喊“小师傅”。人家畅通无阻,自然,亲切,不冒犯,不失礼。在日本旅游,需要问路,他知道自己日文、英文都不灵,就指着一个日本老人,在旁边出主意,轻声说:你可以去问问那个师傅,他可能知道。同是山东人的莫言,写有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张艺谋改编拍了电影《幸福时光》。

  在福建,在安溪,“师傅”二字也受到礼遇。在感德,感觉师傅越来越重要。一片叶子,从茶苗的培育种植到茶叶送到喝茶人的手边,不是直线抵达,而是经历一趟漫漫旅程,其中有很多个站点,都是要茶师傅经手的。

  比如,茶叶采摘,传统上的“虎口对芯”,用上拇指和食指,捏着鲜叶嫩梢,用力适度,一提,即可。要是力度上稍稍猛了一些,把鲜叶捏成汁了,坏事了。要是叶片、叶张、叶缘有破损,或者折断了、折叠了,那就坏大事了。

  摇青是安溪铁观音的独门工艺,也是安溪铁观音成为“安溪铁观音”的关键一招。怎么摇?茶师傅登场。

  一个竹编摇篮,半月的形,一根木头当直径,圆心位置系上一根绳,悬挂在屋顶。摇篮里盛上四分之三的青叶,娇嫩可人。茶师傅一个马步,定定神,握住摇篮的边沿,有节奏、有韵律地甩起来。

  第一摇,摇走水。鲜叶经过了晒青环节,部分水分散失了,有点蔫了,所谓“萎凋状”,这次摇,是轻摇,通过摇动,让鲜叶内部的水分移动。这次摇,以两分钟为宜,一分钟32转。再摸摸叶子,有润滑感,就行了。

  再是凉青。过了一个小时左右,顶多一个半小时,再看青,摸摸叶子,出现消水疲软的状态,“落软”了,就要继续摇了。

  第二摇,是摇活。这是个唤醒的过程,叶子跟叶子撞击、拥抱、交汇,破损叶细胞,让疲软状态的鲜叶再次活跃、硬挺起来,也就是“还阳”。这一次是5分钟时间,每分钟还是32转。这次味觉、视觉全出动,等空气中有明显的青叶味,还略带轻微的清香味,青叶边缘有些许的泛红,大致可以了。

  第三摇,绿叶红镶边。摇出朱砂红,青叶能闻出花香味。这次的摇青,也要看青,边看边摇,看朱砂红的面积与质感。茶师傅双手在摇,动作轻快、欢畅,有力度,富有美感,双眼盯着青叶,捕捉青叶的渐变过程,等待着刚刚好的那个瞬间降临。摇10分钟,停一停,看看茶青的变化,如果火候不到,再续摇,眼看着茶青发酵适度才罢休。

  这过程,可以说是惊心动魄。都是经验在参与,在创造。快了或慢了,早了或迟了,重了或轻了,都直接关系到茶叶的色、香、味、形。好的茶师傅,得心应手,“无他,惟手熟尔”。

  在感德,见了好几位茶师傅,一看就是劳动者,利索,干练,步子轻盈,袖子是挽着的,随时准备用双手去做点什么。坐下来,说上几句,你就知道这是懂茶的文化人。他们说:这辈子,活着就是为了心中的那一泡好茶。还说:好茶是用心做出来的,用心计较,花费心思。再说:好茶一摇皮、二摇筋、三摇香、四摇韵。甚至说:茶好不好,关键是看有没有“水”。

  这就有“形而上”的意味了。

  茶,进入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家,有人感觉是一种坠落。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人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写道:“对晚近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经常地,他们手上那杯茶,依旧美妙地散发出花一般的香气,然而杯中再也不见唐时的浪漫,或宋时的仪礼了。”这个观点,在理又不在理。茶的仪式感,确实已经没有那么雅致了。不过,茶与人的生活起居更亲近了,有何不可?

  还是那个问题。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是不是后者就更高级,更有品位?我看将之彻底割开有些不妥,其实二者是可以交融的。

  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盏茶,慢品,轻尝,悠然乐声缓缓飘,岁月静好,心自飞扬。一碗茶,咕噜一声进肚肠,解渴,酣畅,“前门情思大碗茶”,是兄弟,一碗起。

  文化是美的,生活是美的,劳动也是美的。茶师傅是劳动者,也是文化人,在享受茶生活,也在创造茶生活。

  编辑: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