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向一株稻致敬
2020-11-25 15:12:00  来源:法治日报

  当最后一架驮满庄稼的马车,颠簸着抛下两条平衡的曲线,消失于田野的尽头,慢慢驶进坨子村的村口,小村四周的田野,像个刚刚分娩的母亲,在经过终年辛勤而痛苦的孕育之后,突然间变得轻松、知足地睡熟了。

  在北方所有的农作物中,只有稻最具禅意了。漫漫风尘中,它所给予的始终是由绿变黄的希望,它低垂着倔强的头,用古典的强劲和坚忍,为眼前的大地履行着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诺言,演绎着亘古不变的“稻”德之心,提醒我也提醒你。

  一粒稻子嵌在黄泥里,便能闻出生活的气息,便是一个生命无限的延伸。就像一个人平凡地活过了,千万个人平凡地活过了,人类的文明才能逐字逐句写下去一样。由此,可见在最平凡的存在里,常能照见伟大的足迹。

  春分一过,村人就坐不住了。每天背着铁锹去地里转悠。在每块地里挖上两锹,然后再拍平。这是看墒情,看地气上来了没有,看化透了没有。

  一大早,母亲就在灶间忙活起来。体力活,就费体力,下田的人就得吃得饱。焖煮大米饭,做下饭菜。一人吃上几碗大米饭。下地干活有使不完的力气。

  上水,做床,筛土,筛粪,育苗。施肥,浇水,通风。每个环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每个过程都是虔诚的。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那抑扬顿挫的插秧歌,你无法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插秧歌里流动的韵律,在泥土中生根,长遍家乡的田园。

  六七月份,烈日当空。母亲戴着草帽,在水田里薅草。任何稗草都逃不过母亲犀利的眼神。稗草和稻子长得非常相似,但稗草更光滑,母亲用力把稗草连根拔起,甩到田埂上。

  起初是风,它让稻穗从嫩绿的谷苞里探出头来,然而它的出场显得谦逊的腼腆,但是它已经带着果实走来。接下来的成长史将由稻穗来抒写。某一天走向田野,发现稻穗上的稻花占据了视野,它们低着头,向母亲、阳光和风倾诉着成熟。乡村从此进入金黄时期。

  一片和蓝天相映成趣的神奇的稻花,是无法言喻的、难以忘怀的。母亲早已等待这个时刻,从他们在春天播撒下一粒粒种子开始,从嫩嫩的稻秧开始,从田野辛勤的劳作开始。

  时间,把青黄相接。

  头一天晚上,母亲在磨刀石上磨亮了一把把镰刀,乡村的深处,家家户户都响着“霍霍”的磨镰声,此起彼伏地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乡村最生动的旋律。磨刀石用久了,像凹下去一轮弯月。

  母亲用一把雪亮的镰刀割去一个乡村的金黄色。庄稼充满了诱惑,田野充满了挑衅。面对即将到手的宝物,不得不把每一丝力气,毫不保留地泼洒在曳荡的稻海里。挥动镰,母亲弯下身体,重复这个姿势,对土地感恩。

  稻终于收回来了。稻垛高高地堆起。作为庆祝,孩子们在田野上疯跑。收季后黑黑黄黄的稻茬,沁凉的地气自脚心涌入全身,乡村的质朴气息,荒野的久违情愫,田埂上野花这一季最后的灿烂。

  拾稻穗,是农事中不可短缺的尾声,如同故事总要有结局。母亲告诉我,拾稻穗是劳动生活的一种。多年以后,我明白,拾稻穗是生命中人格的启蒙,不拾稻穗,十月就不完整,没有拾过稻穗,你就不会懂得馈赠,不会懂得大地丰厚的珍藏。

  这就是稻,阳光、土地、水分和汗水的生成物。汗珠样饱满的颗粒,朴素而诱人的香味,欲罢不能的造型。这一切就是兑现的诺言、力气和心血。

  汗水向下,因为汗水的浇灌,水稻向上。

  四季轮转。母亲给我做香喷喷的大米饭,端着一只青白相间的花瓷碗,咀嚼着散发着热气的米饭。大米饭的香味弥漫到乡村的农田和院落,弥漫到了我们的胃、肠,一直弥漫到新年的餐桌上,弥漫到大家快乐兴奋的心情。

  抵达我们香甜的睡眠和美妙的梦境。

  这是一株稻给予大地、四季和母亲的最高供给。

  最后,我们都会融入土地的。

  我渴望自己也变成一株稻!(作者:孙培用)

  编辑:丁鑫  

上下篇导读

 · 忠诚
 · 怀念写信的岁月
 · 露水街
 · 关中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