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书真的可以当砖头
2020-08-31 10:42:00  来源:检察日报

  乌拉圭作家卡洛斯·M·多明盖兹被誉为继博尔赫斯、科塔萨尔等小说家之后“拉美文学的明日巨星”。有人认为《纸房子》是一则有关读书人的童话,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则深陷于爱好,末了反被爱好埋葬的寓言。人们与书对酌,伴书共眠,这般原本浪漫的憧憬,在作家笔下竟如此诡谲惊悚。

  这是乌拉圭作家多明盖兹的《纸房子》。现在的书,流行在书上拦腰束一道封条,不知是给书系腰带呢,还是给书穿裙子。这样的腰带或裙子多花花绿绿的,什么样的鬼话抢眼就印什么,这本书也是:“别读了,书很危险!”

  是的,书很危险。一位叫布鲁玛的剑桥大学女教授在旧书铺买了一本《艾米莉·狄金森诗集》,跨出店们一边走一边读,正要读第二首诗,就在街口给汽车撞倒了。

  《纸房子》开篇即让一本书毁掉了一条命,接下来的叙述里,每个人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书所累。有人让书架上掉落的书砸至全身瘫痪,又有人当场让书砸折一条腿,更有如本文始终没正面出场的主人公布劳尔者,辞掉工作,专事藏书。布劳尔堪称一个讲究而任性的嗜书狂,读不同的书要放不同的音乐,读电灯发明以前的书一定要点燃蜡烛。藏书到了一定的规模,会喧宾夺主奴役人,而人会在不自觉中沦为书的仆从。

  书太多等同于书太少,你不知道哪本书究竟放在哪一个书橱的哪一个角落,单是编制或更新书目索引卡片,就成为一项工程浩大的工作。

  布劳尔独辟蹊径,他要厘清每本书的关联性,决不把有过过节的作家的著作摆在同一层书架上,比如莎士比亚和马洛互相指控对方抄袭,两人的作品就不能并肩陈列;略萨与马尔克斯翻脸,他们的作品也得分开来放。

  直到有一天,他家里的每个房间都摆上了直抵天花板的书橱,连卧室厨房卫生间楼梯上也塞满了书,他自己只能退到仅可容身的小阁楼上去睡,一年四季洗冷水澡,免得热水蒸气把书熏坏了。而书还是愈聚愈众,又不得不将汽车送人,腾出车库藏书。

  比海量藏书更可观的,是书虫。隔一年半载,布劳尔就得和大举进攻的书虫作斗争,艰苦卓绝。祸不单行,当他把所有存款和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一大笔遗产都挥霍在书上的时候,戏剧性的情况出现了,前妻通过律师向他索赔一笔巨款,他得把房子卖了。

  对于那些有些重量的书,我们习惯于称其为砖头一样厚的书。说了也就说了,大约谁都没想过,书真的可以当砖头用。我们不能想象一度为书疲于奔命的布劳尔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当他卖掉房子,运载着数以万计的书籍一路流落到大西洋的沙丘上,我们吃惊地看到,多少高价竞拍来的善本珍本,多少不朽的经典巨著,终于打破井然的秩序,沦落成为一堆货真价实的砖头。

  他请来泥瓦匠,用一本博尔赫斯的著作充作窗台;一本巴列霍的著作上头覆盖一部卡夫卡的著作,旁边填上康德的书,再铺上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当门槛儿;一度不睦的莎士比亚和马洛,他们的著作开始在砂浆的簇拥下难舍难分。所有这些书都注定要齐力筑起一堵墙,共同形成一道阴影。

  阴影应该是书籍投射到我们内心和这个世界最负面的反映,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叫我们汲取滋养,也叫我们无从突围。正是因为已故的布鲁玛突然收到了一本沾满水泥和沙砾的叫《阴影线》的书,“我”作为她的同事和助手,为把此书还给寄这本书的布劳尔,才开启了一趟从英国到乌拉圭的阴影重重的旅程。因为男女主人公一个已死,另一个又不知所终,他们的共同缺席,使一本书暗藏了太多的玄机和迷津。

  布鲁玛曾在《阴影线》的扉页上写道:“容我为自己料事如神的好本事说声抱歉,打一开始我就说了,你的任何举动都不可能令我吃惊。”孰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走访的过程中,有人转述布劳尔的话,他早已未卜先知地说过比她更惊人的雷语:“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英国学者,一个始终兴致高昂、活力充沛、自信满满的女子,一开口就引经据典。这种人如果命中注定要死,最好的下场就是一边读狄金森,一边被车撞上。”结果一语成谶,她的暴死居然就在这句混账透顶的玩笑话里死得其所,或者说被恶语中伤。书是布鲁玛为纪念一次遥远的情事赠给布劳尔的,她出尔反尔地向他索回时,他已在海边砌好了那座为他遮风挡雨的纸房子。

  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布劳尔怎么建造的那座书屋,还得怎么捣毁。当他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地在墙上敲打着寻找这本不知垒到哪个层面、哪个墙角的《阴影线》,当纸房子轰然坍塌,你会看见,我们苦心构筑的精神城堡在不堪一击的同时,业已矗起一道更苍茫更高远的阴影。

  还不得不提到那些与文本相得益彰的插画,书之大与人之小,典型、夸张、触目惊心。图文并茂中,与其说书是我们赖以修身养性明智怡情的精神财富,毋如说书是套在我们颈上的枷锁。这时候捧读它们,有点像捧起烫手的山芋,你得提防这些来势汹涌的书们,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颠覆我们的生活。

  想想看,相对于怪石嶙峋的书山和暗礁密布的书海,人在其中是多么羸弱!在今天这个书籍泛滥成灾的年代,它的警世意义,或许比我们看到想到的还多。你有理由担心,迟早会有那么一本书,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编辑:仲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