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香格里拉的淡泊
2020-06-19 16:20:00  来源:检察日报

  

  走近香格里拉,我的心在伴云儿飘游,萦绕在一道道山梁。

  走近香格里拉,我的心在随湖水荡漾,溢出了一缕缕清澈。

  来的路上,在丽江与香格里拉的交界处,虎跳峡的涛声响彻耳畔,三江并流的激越撞击心田,但我的双脚一踏进香格里拉腹地,倏然之间,湖静了,水清了,连轻风也舒缓了脚步。在香格里拉最美的时节,我来了,闻到空气中散发出清浅甘美的绿草馨香,不禁想起家乡科尔沁草原的牧场,翻滚的草浪、羊群,还有翻滚的激情。

  在香格里拉依拉草原,我没有找到那种“翻滚”的感觉,却感受到别样的风情。她没有科尔沁草原的博大,但有清幽灵秀的恬淡。那是一种高原牧歌式的风光,让我的心由嘈杂变得宁静。在依拉草原,有连天的绿草,一直铺到纳帕海湖边,有不败的格桑梅朵,一直开到豹山脚下,有游走的牦牛,一直走进古老的依拉村……

  我问过次仁央宗,为啥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她告诉我,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之意,“梅朵”是“花”之意,二者组合成汉语就是幸福花,难怪藏族朋友那般喜欢格桑花,一朵美丽的鲜花,居然寄托着一个民族那么深厚的情感。

  香格里拉的梅朵是淡泊的,她开在静谧的雪山脚下,不追求在大庭广众面前炫耀自己的鲜艳和美丽;香格里拉的湖泊是淡泊的,她千百年来沉谧于高原之中,静默中有种不容忽视的恬淡;香格里拉的峡谷是淡泊的,尽管她流淌的是飞坠的水流,但绝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寻觅香巴拉的那片净土;香格里拉的雪山是淡泊的,以她雪白晶莹的原生态,将香格里拉的淡泊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圣湖碧塔海畔闭上眼睛,周边深深浅浅的绿色和幽幽暗暗的蓝色依然浮现在眼前,原来这静美的风光,不着一字,就已印记在我的脑海里了。天边的白云萦绕着雪山,地上的芳草连着蓝天,我悠闲地躺在草地上,沉醉在次仁央宗对香格里拉娓娓的描述里。她坦言,她不喜欢都市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繁华生活,她喜欢高原那种天人合一,绿野仙踪、湖泊荡漾的牧歌生活。我想,何止央宗,在都市生活久了,有谁不向往那种淡泊而幽静的人间仙境呢?

  我行走在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里,深吸一口树木香气,心情是宁静的,心绪是放空的。我沿着属都湖行走:湖边有养眼的杜鹃花丛,远处有葱郁的云杉、白桦林;湖光潋滟,仿佛能映出随波而生的笑靥;湖水清澈如镜,似乎能照出你前世的模样。来之前,我原本带上了预防高原反应的氧气罐,可兴之所至,直到我围着湖转上一圈,也没吸上一口。事后我想,是不是人的心情与高原反应的强弱有关联呢?

  香格里拉的淡泊,是一种大自然的淡泊:犹如蓝天下的云朵是淡泊的,云朵下清风是淡泊的一样,这里有宁静、安谧、祥和的净土。我似乎听到森林的呼吸,湖水的吟唱和高原的轻风……

  香格里拉的淡泊,其实是一种清醒,就像蓝天上一朵漂泊的云,可以望到神山那片静谧,没有了轰轰烈烈,也就没有突如其来的落魄。细想,人生的淡泊何尝不也如此呢?在香格里拉行走,我时常会看到:一群牦牛悠哉地游动在高原的山野上,几个牧人围坐在绿荫下聊天,远处的山坡下是一片恬静的藏式土屋……这是一幅多么养眼的风景油画啊。

  在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噶丹松赞林寺,我久久伫立,沉醉于依山傍水的寺院。有人说,这座寺庙外形像古城堡,金碧辉煌,阳光犹如金色袈裟铺洒在寺庙之上。大殿的镂空木雕精美绝伦,回廊的手工雕刻,让人叹为观止。但这只是寺院留给人们的外在印象,她的内涵是需用虔诚来感悟的。我步入大殿内,见到一排排酥油灯闪着亮光,映衬着一尊尊高大的佛像,僧人们旁若无人地吟诵着经文,身外的尘世似乎都与他们无关。我这般凡夫俗子走到这里,心也陡然静了下来,漫步在拥有淡泊之美的寺院,领略藏传佛教的神秘吉祥。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藏族和汉族的灵魂深处都印有“淡泊”二字。陶渊明的淡泊,在采菊东篱下,那是一种壮志未酬的淡泊,也许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吧。诸葛亮的淡泊,在隆中的茅庐里,若没有三顾此地的伯乐,这匹千里马,又有谁来认领?看来,淡泊也是有条件的,只要跨出去一步,也就没有了归路。

  无怪乎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走进了香格里拉,也感受到了“淡泊”的魔力。人生的路,自有多重选择,既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怀才遇。

  告别香格里拉,我却把心留在了那里。我留恋雪山脚下、金沙江边的无名草,无意去伴随浪花喧哗,只为享受自己那片碧绿。她分明在身后告诉我:淡泊说穿了,拼的就是一个心态,嘴上淡泊,内心也淡泊,那才是真正的淡泊。如果把淡泊放到嘴边,拿来作秀,那么就只能去骗骗别人,哄哄自己了。

  编辑:仲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