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2020-03-18 09:26: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赵柒斤

  石榴是典型的西来植物,它与葡萄、无花果一起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三大名果”。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石榴的种子。《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石榴的原产地是古代波斯,波斯人称石榴树是“太阳的圣树”……

  

  唐代壁画中的条纹裙,这时候大概石榴裙还没有风靡。

  武则天在《全唐诗》中共留存47首诗,而被公认艺术水平最高的一首是《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的七言绝句,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所作,也是改变她一生命运的最重要的一首诗。

  永徽元年(650年)蒲月(五月)二十六日,是李世民周年祭日,李治来到皇家寺院感业寺进香,也与武则天上演了一出鹊桥相会。《唐会要》卷四谓:“武氏泣”“上亦潸然”。有史学家称,《如意娘》就是武则天见到李治并说了一堆怨怼情话后献上的。其中“开箱验取石榴裙”写得很夸张。试想,石榴裙上的泪痕怎么可能一年也没干?用这种夸张手法“出示证据”,目的就是提醒李治忆起她穿石榴裙的美丽旧时光。武则天的“宫心计”就是一条“石榴裙”,也正是凭借这条神奇的裙子,武则天牢牢地抓住了李治的心。五年后,“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亦称天后”。

  石榴裙,即俗称的“大红裙”,因其色彩艳红像石榴花而得名。其实,根据色彩学原理,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热情、奔放、斗志等,当然会刺激眼球,被认为最能激起雄性荷尔蒙分泌。武则天也许正是利用色彩学这一原理,重新激活了唐高宗李治旧情。“石榴裙”之称谓,始见于南梁何思澂《南苑逢美人》诗:“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引诗言美人的着妆打扮:腰系葡萄绿色的绸带,下着石榴红色的裙子,红绿映衬,光彩耀眼。又有梁元帝萧绎《乌棲曲》:“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后人据此为典,常以“石榴裙”形容女子姿色之美,或借以代指美女。

  从残存的唐代壁画中可直观感觉到,唐代女性服饰的确浓艳、大胆、奢华、雍容大气和新颖。陕西三原唐李寿墓壁画及西安白鹿原原43号初唐墓的女俑着装告诉人们,曾流行很长时间的条纹裙逐渐“功成身退”,红色、绿色、黄色、紫色、青色、白色等各种色彩浓艳之裙大行其道。而“石榴裙”更成为年轻女子极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上至公主、贵妃,下至民间女子都喜穿色如石榴红、不染其他杂颜色的飘逸长裙。这也留下许多点赞女性美的“石榴裙”诗,如李白的“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的“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韦庄的“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等。正如《旧唐书舆服志》卷二十五所说:“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当然,进取型人格的武则天自然拥有多条石榴裙。因为,无论“武才人”还是“武尼姑”,“石榴裙”不仅是一种遮掩与点缀,更是一种安全与安慰。

  武则天的孙女安乐公主李裹儿也想凭借一条比奶奶更华丽的裙子登上“九五之尊”,结果“斩首悬于竿上,改为悖逆庶人”。唐张鹭《朝野佥载》卷三曰:“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以后百官、百姓家效之。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至于网罗杀获无数。”安乐公主造的这条裙子用尽了各种珍禽异兽的毛皮,正看为一色、侧瞧为一色、白天是一色、晚上又是一色,且裙上呈现百鸟形态,可谓旷世罕见的奇美奢绝,却造成一场野生珍禽异兽大浩劫。如此作孽,岂能有好下场?!

  汉刘熙《释名释衣服》曰:“裙,群也。连接群幅也。”而唐代裙子多有褶,即所谓“破”。几褶就是几破,“破”多势必浪费。于是唐高宗李治下诏:“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肥饰,务尊节俭。”从建设节约型社会角度看,此举推动了文明进步。但提倡节约首当其冲朝女人裙子上先开“第一刀”,也衍生出令男性荷尔蒙迅速飙升的“超短裙”“迷你裙”等,于是一些贪官污吏和纨绔子弟纷纷“拜倒在石榴裙下”,甚至演绎出“石榴裙下死,做鬼亦风流”的闹剧,这也让“石榴裙”背上了千古骂名。

  编辑:魏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