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正宜去博物馆看展。
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北京新对公众开放了两家“国字号”博物馆,精心筹备的开幕展览目前仍在展期内,两家博物馆的参观预约情况都很火爆,尤其周末的参观票一般在周中就已告罄。这里介绍一下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
位于东城区的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是一家主要收藏与陈列中央礼品的博物馆。一楼主展区陈列“友好往来命运与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展”。中央礼品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党和国家的外交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走过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了我国同世界各国政府、政党、人民及国际组织的深厚友谊,展现了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该展按照时间线索,介绍在建设、改革、新时代三个时期,我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与外国赠送给我国领导人的礼物。这些礼物中有不少是各国工艺美术的精品,如1990年阿联酋总统扎耶德·本·苏尔坦赠送的金孔雀,又如2018年布基纳法索总统罗克·马克·克里斯蒂安·卡博雷赠送的猴面包树铜雕,如果不知道圣埃克苏佩里的名作《小王子》中的猴面包树长什么样,看到这件礼品就知道了。这些礼品因为精致的工艺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引得观众欣赏与拍照。
漫步展厅,观众能够发现一些礼品虽然看上去并不很精致,但却是精心挑选的,一幅外国学生画的可爱的大熊猫、一本介绍当地历史文化的图册、一个包含两国合作成果的U盘等,礼轻情意重,传递了对两国友谊的珍视。
二楼的两个专题展区,很好补充与拓展了主展区的陈列内涵,一个专题展区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活动对外赠礼,这些礼物既是精美的工艺品,体现了中国工匠的巧手天工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中国主场外交的见证物,向世界表达大国担当的重要载体。
另一个专题展区则是选择了部分特色受赠礼品展示各国人文风情,可谓是“一国一物一风情”,在展厅中行走,就好像是环游了一遍世界。展厅中用独立展柜陈列了2012年4月比利时赠送给我国的《丁丁历险记·蓝莲花》瓷偶,丁丁身着蓝色的马褂,戴着黑色的瓜皮帽,十分可爱。《丁丁历险记》是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系列作品,在中国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去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还推出了“丁丁与埃尔热”大展,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今年的展览计划中包含了多个国际合作展,令人期待。目前正在展出的是“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展览展出三百多件中外博物馆收藏的古代玻璃文物,将持续到5月5日。
玻璃是“火与沙”的艺术,玻璃制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有悠久的制作历史,因其稀有而备受珍视,尤其彩色玻璃让人目眩神迷。该展中就有一件罗马帝国早期的夹金瓶玻璃,时代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蓝色、金色与银色在这件玻璃制品中如水一样流淌,也许只有“流光溢彩”来形容才最合适。
在玻璃制品上,我们能够见到中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例如该展中展出了一件战国时代的蜻蜓眼纹玻璃珠。所谓“蜻蜓眼纹”,据学者的定义,“指在圆形或椭圆形珠、管上饰凸起的形似蜻蜓眼的圆形物,其上往往有蓝白相间的圆圈纹,也有间黄圈的,在蜻蜓眼之间有的还有小白点或蓝点组成的菱形纹”。蜻蜓眼纹不是中国传统的纹饰,是从地中海东岸和西亚一带发展出的纹饰,但它却出现在了中国古代的墓葬中。
该展的主要藏品来自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平山郁夫是日本著名艺术家和收藏家,在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可以看到1979年平山郁夫赠送给邓小平的一幅画作。这几年,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的展品在我国多个博物馆中巡回展出,使中国观众了解到这一博物馆的收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