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精气神,正所谓“要治病,先正气”。天地间有清风正气,也有歪风邪气。医书上说:“正气存内,邪气不可干”“正气一虚,邪气必凑焉”。中医将肌体的生命力、抵抗力,称为“正气”,而将外界侵袭肌体的因素称为“邪气”,认为肌体致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肌体内部的抵抗力不足。
因此,中医在给人治病中,最常见的就是“补正驱邪”,许多中草药的功效正在于此。比如防风,作为祛风良药,可清除人体内的各类风邪病症,使人神清气爽、平心定气;霜桑叶,研磨饮服后,能驱邪扶正、固本培元,被誉为“收汗之妙品”;鼠曲草,可药食两用,能祛风解表,阻风邪入侵,助肺气大升……正气足就不容易得病,邪正相争就需要“补正驱邪”,这既是治病救人的病理和药理,也是做人的道理。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中草药物的性能有四气、五味等。五味,指药物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种味,而味苦是最常见的。“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句歇后语妇孺皆知,黄连在中草药中堪称苦中之王,其味奇苦,但药力极强,猛药去疴,祛除邪热,功莫大焉。还有莲子心、川贝母等,都其味甚苦,却是清心润肺、生津补气,促进人体阴阳调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良药。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就告诉人们,对待思想上的毛病,也要有治疗、吃药不畏苦的精神,该“理气”的理气,该“散结”的散结,该“活血”的活血,该做手术的做手术……对于纠正自身错误的“良药”,只要对改过纠错有益处,都要耐心地听、虚心地接受,在“红脸”“出汗”之后,不仅会带来难得的轻松感,还能强身健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微寒二月早出落,千步连翘不染尘”“献身喜作医人药,无意芳名遍万家”……这些描写本草的诗句,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外貌、性能、生长时序等,还挖掘出它们的精神寓意和内在品格,让人产生联想、受到启迪。比如,茯苓能“保神守中”,告诉我们要坚守初心、清心安神;龙胆草长在深山,远离喧嚣,在清新空气中积蓄能量,启迪我们静以修身、一尘不染;马鞭草用途广泛,藏巧于拙,可药用、食用、绿化、制香,教益我们甘于平凡、无私奉献……还有中医蕴含的“治未病”“辨证施治”等思想,不仅对于我们保持健康、强身健体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启迪我们要保持思想健康、精神向上,善养正气、固本培元。
品本草之美、养清风正气,让“廉”植根于心、化风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