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
2020-11-03 08:58: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图为“人类共同命运”科学对话现场。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图为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小科学家”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谢友柏与小科学家们展开讨论。

  (资料图片)

  11月1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闭幕。论坛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吸引了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分布在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位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20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参加。

  当今世界面临哪些共性问题,如何集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让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最强大脑”齐聚上海,带来怎样的科技创新新动能?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规模最大的科学界盛会。

  1 科学家有国籍,科学无国界, 任何国家的科学事业都应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

  疫情之下,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还是决定来到上海。在经过14天隔离期后,10月30日,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的他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讲。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目前国际会议只能推迟或在线上举办,但我们能举办一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论坛,这要归功于中国的抗疫成果和上海市的努力。”罗杰·科恩伯格说。

  分布在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近140位全球顶尖科学家,20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据大会组委会统计,今年参会的科学家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较大幅度增加。

  “坦率地说,我们本来做好了海外科学家都无法到现场参会的准备。但是罗杰·科恩伯格认为,现场参会是他们的分内事,只要有一丝可能性就去争取。最后,各方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他来华,这确实非常不容易。”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侯说。

  开幕式上,几乎所有顶尖科学家演讲的关键词都包含“携手合作”。疫情发生以来,各国科学家协力寻求抗疫之道,在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跨国合作,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

  紧随开幕式的,是“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主题会议。在疫情肆虐全球、极端气候和环境事件频发、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当下,该主题意义更为凸显。正因如此,仍然奔忙在抗疫一线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欣然应邀发表视频演讲。

  “今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努力,很多人甚至为此奉献出他们的生命。我看到各国的同行奋力推进各项病毒检测、疫病的防治、疫苗的研发等等,这都是告慰的方式。”钟南山说。

  钟南山表示,科学家的确是有国籍的,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他作为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的一员,在这几个月里见证着各国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卓越的工作,也相信任何国家的科学事业,尤其是基础科学的领域,最终都应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执行理事长裘正义告诉记者,这届论坛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克服种种困难,跨地域跨时区,把科学家聚合在一端,显示出科学本身的力量和科学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是“科学无国界”精神的有力实践。

  编辑: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