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10月30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图为9月2日,观众正在参观。
本报记者 聂新鑫 摄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众出行不但格外谨慎,还要认真做好防护,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人们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和对文化魅力的渴望。近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尽管目前故宫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参观,每天只限额1.2万人,门票十分抢手,但众多游客和文博爱好者还是兴致勃勃、慕名而来。
本次展览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包括院藏苏轼传世书法佳作、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这是首次在故宫举办以文物为载体,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让参观者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人影响深远。人们可以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赞叹他的豪迈,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体会他的豁达,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品味他的哲思,又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中感怀他的情到深处。
在展览现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观众对于苏轼本人和主题展品的熟悉与喜爱。只有五六岁的小朋友也对着书画情不自禁地背起了苏轼的诗句,“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许多观众静静站在展窗前,注视那些佳作珍品,沉浸其中,仿佛与古人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苏轼在中国历史上散发着独特的文化和人格魅力,他的胸中既有真实的悲欢离合,也有面对逆境苦难的冷静旷达,他热爱游历,享受美景美食,又怜惜百姓,疏湖筑堤,鼓励农桑,他用发现美的目光和心灵拥抱大千世界,最终超越痛苦,达到进退自如、安之若素、宠辱不惊的境界,这样的作为和态度给人以深刻启迪,也使他备受后人敬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们观展,领略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600年的紫禁城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出的瑰宝。在这里,我们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建筑与艺术之美,得到文化的滋养。如此丰厚的收获,让人怎能不爱这座城,怎能不爱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聂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