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魂魄俊逸蒙古马
2020-06-19 17:20: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个民族的语言,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一种语言中,哪类词汇较其他语言更为发达,显示出了一个民族对于这类词汇表达的文化更为珍视。正如汉语词汇中亲属称谓发达,反映了汉族人对家庭与伦理的高度重视一样,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语中马的词汇极为丰富。

  蒙古语中,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的马有专称,按照公母(蒙古语词汇有阴性阳性中性之分)、是否骟过等标准,又可以对马细分下去,蒙古语中也都有相应的名词。实际上,蒙古语对草原上的“五畜”都发展出了大量专门的词汇,这显示了“五畜”是蒙古人生活的重心。

  那么草原上的“五畜”是哪五种动物呢?马、牛、骆驼、绵羊、山羊是为“五畜”,它们是游牧生活的根基所在。游牧民的财富,不在金银细软、华服美居,而在于这些动物,游牧民随其迁徙,因而对于他们来说,移动的权力比定居的权力更重要。

  在我们的印象中,最能展现游牧生活移动不居的特质的动物就是马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气势如虹。蒙古马是由蒙古野马发展而来的,奔驰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乌珠穆沁马,被认为是蒙古马中最好的类群,据说唐太宗昭陵六骏中,有一匹就是乌珠穆沁马。

  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蒙古马并不高大,而是以短小精悍著称。成年蒙古马的平均体高在120厘米至135厘米间,也因此蒙古骑兵的身高不能太高,否则在马上射箭肉搏,重心不稳,难以取胜。蒙古马体格健壮,耐力极强,对主人忠诚,适合担当战马。蒙古骑兵在打仗时,每人配备两到三匹蒙古马,几匹马轮换着骑乘,这样不仅能迅速赶赴战场,而且不至于过度损耗马的体能。

  一匹马、一驾勒勒车,车上载着蒙古包,蒙古马不仅赋予蒙古人高度的移动性,蒙古马也影响了蒙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蒙古人的装饰艺术,鲜明体现在马鞍等马具的装饰上。马奶酒在蒙古人的心中是神圣的饮料,是进献给长生天的酒。蒙古人最隆重的节日那达慕,赛马是一项惊心动魄、令人着迷的运动,忠诚的蒙古马,愿意为了主人的荣誉,使出浑身的力量乃至生命。只要马头琴响起,不论你身在何方,都能立马回到草原,倾听琴声中诉说的故事。

  在鄂尔多斯人中,流传着《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民间故事。成吉思汗拥有无数蒙古马,一天,一匹从未生育的白骒马产下了两匹骏马,大家叫它们扎格勒,成吉思汗十分喜爱这两匹骏马,精心养育它们,而它们也不负所望,它们在草原上如飞一样奔驰,在历次狩猎中,一往无前,为主人猎取了许多猎物,可是猎人们却没有为它们的英勇而鼓掌。这让小扎格勒心中很不是滋味,又想到自己数九寒天戴着冰冷的铁嚼等苦处,劝大扎格勒离开这里,到远方开始自由地生活。

  大扎格勒与弟弟的想法不同,“怎能忘记抚养我们成人的父亲?怎能忘记用甘美的乳汁哺育我们的母亲?怎能忘记那爱抚我们成长的君王,和那朝夕相处的亲友乡领?怎能对这些舍弃不顾而逃往他乡?”但小扎格勒执意要走,大扎格勒难舍自己的小弟弟,也随之离开。

  成吉思汗得知自己最珍爱的两匹骏马逃走,命令众人四处去寻,但不许伤害它们。扎格勒兄弟见有人来寻,奔向了更远的地方。在这里生活了几年后,小扎格勒吃得膘肥体壮,而大扎格勒却日渐消瘦。弟弟问哥哥为何愁眉不展,原来哥哥日夜思念着故乡和故乡的亲人,“想起哺育我们成长的母亲,即使美肴般的芳草,甘露般的泉水,我也无法吞饮。”弟弟不忍哥哥遭受这样的痛苦,决定和哥哥一同回归故乡。

  蒙古族的民间文学中,有许多这样关于蒙古马的传说与神话。游牧生活已渐行渐远,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将永久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蒙古族人建设美好的家园。(罗慕赫)

  编辑:仲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