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岁岁安澜母亲河
2020-03-25 15:14: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开封城东南角的禹王台公园内有座水德祠,据说里面奉祀着从战国至清代38位治理黄河的有功者。春暖花开的时节访水德祠最好,道路两旁松柏吐新,迎春花黄枝纵横,蔓延开来,还不时有一株株皎洁的白玉兰,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走进公园,迎面不远处有一座石桥,桥下是静静流淌的河水,越过石桥便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上书“古吹台”三字,这里面是有渊源的。相传,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吹奏古乐于此,师旷为专研音律,自伤双目,后谱写了《阳春》《白雪》两首千古绝唱,他抚琴时,能引玄鹤清鸣,舒翼而舞,他并具有超前的民本思想,提出“君必惠民而已”的治国理念,多次向君王劝谏,正因为深得民众敬重,所以他被后世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

  沧海桑田、朝代更迭,在明嘉靖二年(1523年),人们饱受河患之害,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便在吹台上建造禹王庙,后演变成禹王台。禹王庙东西有两院,东边为三贤祠,承载李白、杜甫与高适畅游汴州的往事,西边就是水德祠。

  其实,水德祠不过是一个小院,进了月亮门,转而入祠,史起、贾鲁、林则徐三尊塑像肃然而立,而在祠堂两侧,则是密集的牌位,为青座木牌,白底黑字,字迹乃隶书,甚是古雅。穿越2000多年,这些人定是做出过不少降伏水魔、造福于民的壮举,黎民百姓才将他们供奉于此。

  这些牌位中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如于谦、林则徐等。于谦任河南、山西巡抚近20年,他不仅扼急流、救灾民,还长年主持修缮堤坝,防患于未然,他在任时,黄河在河南泛滥极少,百姓生活安定。而林则徐那年临时接旨襄办河工,他查看决口,坐镇工地,身先士卒奋力抢险,历时5个多月,动用数万人力,始建成了防洪堤,终“驯服”黄河回归故道,开封人民不忘感恩,称防洪堤为“林公堤”。

  令我没想到的是,在牌位中还有司马光。或许司马光在政治、文学、史学上名气太大,作为水利专家这一角色,事迹并未能流传,但历史是有记忆的,人民是最好的记录者。

  去年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其中便有水德祠里供奉的人物,除了林则徐,还有王景、郭守敬等。东汉王景曾组织几十万人进行“河、汴分流”,固定河道,结束了60年的河水横流,使“桀骜不驯”的黄河800余年无大患,这也是水德祠无隋唐治水功臣的原因,真是善莫大焉。可见,面对天灾,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与担当,有没有一颗爱民恤民之心,是决定为政者成败的关键。

  走出水德祠,在正殿长久凝视,巍然屹立的是大禹塑像,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当之无愧成为治理黄河的先祖。我不禁沉思,大禹高山仰止,功垂万世,与大禹配祀的,是38位治水功臣,而38位治水功臣背后所追随的呢?是千千万万参与治水的民众,是中华儿女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不屈身影。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积聚起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滋养着大地、哺育着人民,又有多少英雄为她不舍昼夜、奉献一生,用自己的臂膀保卫了华夏儿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黄河终于成功实现了岁岁安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水德祠,实乃人有德,为民者千古。

  (李睿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纪委监委)

  编辑:魏铮  

上下篇导读

 · 扶贫路
 · 清晨的美味
 · 黄球鞋
 · 红棉树遐思